医学影像学及相关技术已广泛用于医学领域,为医学临床诊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医学影像是医学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医学影像的处理与分析技术作为辅助诊疗的关键,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价值。眼底疾病可导致视力下降,是致盲的首要原因。眼底是人类唯一能够直接在活体上观察到血管的部位,通过眼底照相机可获取一种标准的客观诊断影像——眼底图像,直接反映糖尿病、高血压、青光眼甚至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病情,对多种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以及辅助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5月20-21日,“全国眼底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研讨会”在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市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承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吴学高副部长、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于明教授、徐伯夏老师、我校副校长程博闻教授、科技处处长吴中元教授,电子信息学院院长肖志涛教授、院党委书记李红霞教授、副院长白华副教授,以及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社、中科院苏工所天津工程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郑州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拜耳斯特医疗机器人技术(天津)有限公司等35家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天津广播、北方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对会议进行了采访报道。
21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和报告会,会议由肖志涛院长主持。开幕式上,程博闻副校长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对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以及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我校的科研工作和优势特色。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吴学高副部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强调了促进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于明副理事长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对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随后,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的单春艳主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刘琳主任从医学角度介绍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及眼底影像学新进展,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社的李蓓兰主任从学术出版角度对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发展进行了讲解,来自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研发经理周永新介绍了眼科影像大数据的临床收集与应用,天津大学的庞彦伟教授分享了基于领域信息和投影矩阵联合学习的维数约简,北京交通大学袁雪副教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应用,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耿磊分享了实验室团队目前利用深度学习实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分析的新进展。
21日下午举行了专题研讨会,设置了眼底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两个专题研讨分会场,分别由肖志涛教授和庞彦伟教授主持。与会专家聚焦眼底成像新方法、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理论和应用,围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为后续各方深入推进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次会议深入探讨了眼底图像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研讨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在眼底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分享了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促进了学科交叉和校企合作,对眼底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领域的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撰稿人:白华
审稿人:肖志涛
程博闻副校长致辞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吴学高副部长致辞
天津市图象图形学学会于明副理事长致辞
电子信息学院肖志涛院长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