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传承五四精神,强化使命担当,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电信学院本科电子第一学生党支部举办了“迎五四,展新风”的主题党日活动。
4月28日,电信学院本科电子第一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40余人组织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在由中共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前,全体党员面向党旗一齐重温入党誓词,用洪亮高亢的声音表达着坚定的意志,传承着红色革命精神。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以青年学子的方式践行五四精神。要做爱国青年,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心系人民;要做励志青年,立鸿鹄之志,培养艰苦奋斗之精神,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要做求真青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做力行青年,知行合一。
我们都要热爱红色历史,热爱红色文化。每一次参观都是对民族记忆的唤醒,每一次学习都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永远昂首挺胸地走在传播红色文化的道路上。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提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以全新的自我,去塑造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尽管通往成功的旅途会有坎坷,但我们一定要坚强,要挺直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去完成先辈未完成的伟大基业!
《我的1919》观影活动
当晚七点四十分,我们在学院组织了观影活动,活动上播放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我的1919》主要讲述了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维护民族尊严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爱国青年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行罢工,为民请愿的感人故事。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饱受战火蹂躏的欧洲大陆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
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之妻专程赶赴巴黎,找寻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肖克俭。克俭在法国的积极活动以及国内声势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处于和会当中的顾维钧等人感到责任重大。 电影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影心得及感悟。
《我的1919》不仅在叙述历史的一页,更是重新点燃了1919年熊熊燃起的那股烈火。片名即道明了影片独特的叙事角度。它不是为展现在历史洪流中扭转乾坤的某个英雄人物,而是在追溯个人经历时回顾历史。
银幕上第一次以北洋政府外交官—驻美公使、签订巴黎和约的全权代表顾维钧作为第一主人公,以他拒绝在出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表现出我们泱泱大国的民族尊严,讴歌了以弱抗强、威武不屈的国民气节。
该影片表现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历史往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这是在近代国际外交风云中,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尽管这声音确实微弱单薄,但是,这毕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长达80年间中国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梁。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更应该努力拼搏,挥洒汗水,为了我们的祖国奉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在这充满激情的五月,在这生机勃勃的五月,让我们合着节拍唱起五月的赞歌,让青春的旋律更为光彩夺目!让青春的舞姿更加多姿多彩!让五四精神传承发扬!让我们的明天在世界舞台上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排版:关志远
文字:刘 旺
照片:姜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