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青科沙龙”学术论坛第一期的通知

发布者:麦提托合提·如则发布时间:2024-06-19浏览次数:10

2024620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博雅书院数字国学馆举办第一期青科沙龙学术论坛,邀请多位青年教师进行学术报告。论坛主题、论坛时间、论坛地点和报告人如下:

论坛主题:青年教师学术工作交流及茶文化品鉴

论坛时间:202462014:00-17:30

论坛地点:图书馆楼博雅书院行园数字国学馆B427

报告人1李玉成

报告题目: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

报告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渐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低成本、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的太阳电池是光伏发电的主要目标。其中,如何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发展光伏发电的核心问题之一。硅基太阳电池目前占据着光伏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限。为了进一步提升光伏技术的效率并降低成本,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中,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结构近年来备受关注,并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结构通过在硅电池顶层叠加一层宽带隙钙钛矿材料,实现了对太阳光谱的更完整利用。钙钛矿材料能够有效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而硅电池则主要吸收可见光,两者互补,可以显著提升光电转换效率。本次报告围绕这一新兴技术,并结合报告人自身的初步探索,简要介绍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

报告人简介:李玉成,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主要从事新型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曾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的设计、制备和机理研究,曾获得蒸发-溶液法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27.48%的国际领先、国内最高光电转换效率。

报告人2李梦瑶

报告题目:基于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室温红外-太赫兹波探测器研究

报告摘要:基于先进功能材料的室温红外-太赫兹波微纳光电探测器具有频谱响应范围宽、结构简单、环境稳定性强等优势,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钙钛矿因具有载流子扩散距离长、热敏性能优异、加工成本低和可大规模制备等特性,被视为构建热敏型室温红外-太赫兹波探测器的理想光电转换材料。本报告首先介绍在热敏型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对红外-太赫兹波的光电转换过程中,钙钛矿的微纳结构对其热敏载流子产生和传输性能的影响;其次,结合微纳尺度内钙钛矿载流子传输特性,介绍一类通过材料复合提升钙钛矿红外-太赫兹波探测器性能的有效方法;最后,对钙钛矿红外-太赫兹波室温探测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报告人简介:李梦瑶,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信息检测技术与应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军科委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eramics International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报告人3解媛

报告题目:基于紫外光调控的二维敏感材料高选择性气体传感特性研究

报告摘要:气体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和保护、健康医疗、军事战争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二维半导体材料凭借极高的表面体积比、低 Johnson噪声和低Excess (1/f)噪声,成为高灵敏度气敏单元的理想候选者,但实现对单一气体的高选择性、快速性、可识别性检测及对混合气体的检测、分析和量化仍存在巨大挑战。本报告主要分享基于紫外光场调控的二维敏感材料高选择性气体传感器。针对二维敏感材料气体传感器恢复性差的问题,在传感过程中分别引入紫外光场调控,实现对强氧化性气体NO2 的超高灵敏和快速恢复检测;在对多种有机挥发性气体分子的检测中,引入紫外光场调控,实现对丙酮气体分子的可识别性、高灵敏度、高湿度免疫检测,有望应用于人体呼出气检测,监测糖尿病;利用各向异性的二维材料ReS2,结合紫外光场调控,构成虚拟传感阵列,实现对多种有机挥发性气体分子的检测与识别。

报告人简介:解媛,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主要从事二维半导体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累计发表SCI检索论文20篇,总引用次数832,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近五年报告人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身份在 Science Advances, ACS Nano,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篇。提出的应用于二维半导体器件的光电掺杂法,作为亮点工作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主页重点推送宣传;发表在Nanoscale关于声表面波增强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探测性能的工作入选编辑推荐特刊(Editor’s choice)。 

报告人4杨杰

报告题目:AlGaN基深紫外LED器件研究

报告摘要: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调制速度快、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杀菌消毒、生物探测、光通信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材料内部位错密度较高、极化效应强、横磁模(TM)模式出光困难和载流子注入效率低等问题,目前深紫外LED的光输出功率和量子效率还较低。尤其是通信用深紫外LED光源,通过微缩化器件尺寸,虽然带宽能够接近GHz ,但是光功率却只有μW量级,仍无法满足通信需求。针对 n-AlGaN层引入位错导致外延层材料质量差的问题,首次提出无 n-AlGaN层的LED外延结构,成功将深紫外LED 的内量子效率提升了一倍。此外,横向结构LED因没有大厚度的n-AlGaN层,结面积较小,可以实现高达400 MHz以上的调制带宽。针对micro-LED侧壁刻蚀损伤引起的非辐射复合问题,提出双台面结构,提高了micro-LED的发光效率,获得了光功率49.56 mW,调制带宽390 MHz的裸芯。

报告人简介:杨杰,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青年教师。主要从事高Al组分AlGaN半导体材料MOCVD生长研究;AlGaN基紫外发光二极管器件制备及在污染物分解、杀菌消毒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参与其他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5项,领域内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撰稿人:李玉成  审稿人:牛萍娟)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