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我院成功举办“基于超材料设计理念的低频天线技术”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特邀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毕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报告会由我院副院长张德林教授主持。
机械天线突破chu-Harrington 电小天线理论极限,有望解决现有低频通信系统体积庞大、设备复杂、功耗极大等问题,在水下、地下通信以及导航定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这种便携式长波天线存在核心材料性能不佳、结构优化设计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基于超材料人工序构设计思想构筑新型长波天线,实现天线尺寸、功率和辐射距离等性能突破尤为重要。
报告会上,毕科教授针对低频通信系统的透水/透地远程通信的关键技术问题——天线的研究工作,从课题来源、探索过程、成败得失、已取得的成果到其应用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专业、生动且具有启发性的报告。
毕科教授依据自身在超材料领域多年的研究基础,针对国家需要,将基于磁耦合谐振技术的超材料引入低频天线领域的研究,利用谐振来加强信号、提高通信距离,实现了195米(直径30cm环形天线)距离的低频电磁波通信。借鉴变压器原理,采用阻抗匹配技术将通信距离提高到1km(地下二层到地面或五层的透地通信,直径1m环形天线)。
报告结束后,张德林副院长对毕教授的演讲做了归纳总结,并建议年轻教师在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着重学习报告中体现出的勇于担当、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等优秀科研品质。
本次报告会在与会教师与毕科教授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圆满结束。我院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
【嘉宾信息】
毕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电磁超材料、功能陶瓷、新型天线技术等研究工作,在Nat. Commun.、Adv. Mater.等著名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等二十余项,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奖项,兼任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等。
(撰稿:唐春晓 审核:牛萍娟)